第40节(1/2)

作品:《重生后,和校草上清大+番外

事的最初想法,那就是现代与传统的冲突,以及城市化意识形态的入侵。

    面对闻年的问题,最开始何栩是没有头绪的。

    所以何栩发给闻年的信息这么写:“我不知道。我不知道黄亚萍对高加林是不是真的喜欢。”

    何栩没有想过黄亚萍是不是真的喜欢高加林。

    很奇怪的,路遥安排黄亚萍喜欢高加林,何栩自然而然就接受了。

    表面上,黄亚萍是喜欢高加林的。

    然后何栩仔细回想了一下,为什么黄亚萍会喜欢高加林,因为高加林会写一些稿子,很有文采。

    而且高加林还会运动会保持身材,他长得好看,很有强力,像头雄狮。

    而且高中的时候黄亚萍喜欢过高加林。

    所以黄亚萍喜欢高加林?

    但黄亚萍作为高干家庭的女儿,她见识广阔,骄傲自信,在高加林得到一份受人尊敬的工作之后和他谈恋爱,在他失去这份工作后分手,这真的是喜欢吗?

    但何栩无法确定黄亚萍是不是真的喜欢。

    何栩也不知道闻年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。

    所以他接着又发了一条短信:“或许黄亚萍的爱比起巧珍的爱少得可怜,但这部小说的凝聚点在高加林的选择,爱多爱少,好像高加林并没有太过考虑,所以黄亚萍没有那么爱,也没关系。”

    闻年收到消息,觉得何栩的出发点找得很好,的确是在于高加林的选择,而高加林的考虑标准不仅在于爱的多少,还在于利益得失,所以爱不爱,爱多少可能真的无所谓。

    闻年笑了一下回复:“你说得对。”

    闻年握着手机又想了一下,低着头打下一串字:“何栩你说,为什么高加林非要离开土地呢?”

    闻年又添了一条:“除了人性里总是想往上爬的部分,”

    这就是何栩文章里所写的城市化意识形态形成了,闻年读过了那篇读后感,所以他不是不知道。

    闻年只是此时突然想看何栩发一条短信来解释,好像眼前就是何栩认认真真解释的样子。

    何栩认真起来的时候,他会用他湿漉漉的眼睛很仔细但又无侵略性地凝视着你,然后又轻又缓地一字一句地解释。

    何栩果然发来了一段不短的解释,里面连标点符号都是规整的:“因为高加林在土地上被轻视,这说明改革开放初期,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已经在被颠覆了,而城市化的意识形态在逐渐形成,而高加林又那么要强,为了他的自尊,他只能选择在城市里去实现他的野心。”

    何栩和闻年的一来一往往往是很板正的,他们好像很难说自己的真实内心想法,就像只是在交流什么信息一些。

    但这次何栩接着说:“我觉得我能理解高加林,他只是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而那个时候向上的途径又那么狭窄,所以挤压着高加林,显得他没有那么光明磊落,但他燃烧得像火一样,他是充满力量的江流,冲击着,跌宕着。”

    闻年也敏感地发现了何栩用了理解一词,何栩说自己理解高加林。

    虽然之前他们的交流好像都在说自己的想法,但何栩很少说,自己的想法。

    也就是自己的很纤细的感思。

    每次何栩给闻年解答,或者是闻年看何栩的文章,闻年都能够感觉到何栩的阅读量,以及知识涵盖量。

    闻年甚至能够在何栩写的文章之中,体会到何栩的细腻之处。

    何栩总是不以理科似的逻辑来开头。

    何栩总是以自己的感思来开头。

    何栩看了之后想到了什么,为什么会这么想,这么想的依据是什么,用什么来证明。

    这和理科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。

    何栩的思维就像是蛛网一样四下延伸,就像河流的众多支流一样。

    逻辑是需要的,但不仅仅只是逻辑,里面有很多情绪化的东西。

    那种情绪化是很微小的东西,很微妙。

    但这种情绪化,闻年平时在何栩身上看不到。

    或许何栩在吃惊的时候会展现出来,或者是很迷茫的样子,或者是发呆,怔愣。

    闻年看见过许多。

    但是这不是闻年想说的情绪化,而是何栩并不如何去展露自己的情绪情感。

    比如说他喜欢不喜欢。

    闻年至今只知道何栩不喜欢被太多人关注。

    还有呢?

    每次其他同


    第40节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